来新加坡陪媳妇,顺便在这里玩了两个礼拜

大部分时候都在吃食阁,有点像大学食堂,吃完餐盘得自己返回回收的架子上,基本上有印度餐,马来餐,中餐炒菜,粉面,烧腊,汤粥,点心。
这几天吃了猪杂汤,肉骨茶,羊肉汤,田鸡粥,印度菜,炸鸡,寿喜烧,还在超市买了荔枝和桃,还有一点点熟食和三文鱼刺身

吃的最多的就是肉骨茶了,吃了三家,牛车水旁边的松发,美世界的坤,还有一家在clementi的食阁里面,松发是属于一吃就感觉很正宗的,浓稠的汤底加满满的胡椒香味,吃起来咸香又暖胃。坤感觉也可以,但是分量略少,而且除了肉骨茶没别的东西了。clementi这家就很一般,还挂了个米其林2024的牌子,但是汤很寡淡,肉也柴柴的,卤猪脚也柴柴的。

美世界地铁站旁边的bukit食阁里面有家羊肉汤也不错,得早点去,切出来的就都是排骨,但是有时候草药味会太重。(联想到新加坡肾病概率很高),希望里面没有马兜铃酸。

寿喜烧和炸鸡都是在乌节路上吃的,寿喜烧是自助,可惜我们两个人战斗力都不怎么样,吃个十多盘肉就饱了,感觉上和国内差不多,但是肉的品种和质量不如一绪寿喜烧。炸鸡吃的四只手指,个人感觉鸡腿很嫩,很好吃,算是比较好吃的韩式炸鸡,在深圳吃的几家韩式炸鸡要么都不入味,要么都柴柴的。从小到大,吃过最好吃的炸鸡是以前家附近后门的,那家还有炸鹌鹑,但是炸鸡腿最好吃,他们的炸鸡腿里面还不知道怎么把辣椒油注射进去了,吃的时候咬下去会爆汁,特别香,而且肉不会太辣,第二好吃的就是大学食堂卖的炸鸡,有小时候吃的鸡腿的大概七分左右,就是出品很不稳定,有时候油多有时候又很柴。

田鸡粥也是在美世界对面的,好像30多块钱有7只牛蛙,3只不辣4只辣的,再加一煲粥,粥已经炖的很烂,像芝麻糊一样,配上牛蛙的酱汁,很好吃,而且和国内比完全不贵。一只牛蛙也有半斤了,7只牛蛙三斤多才一百多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属实不贵。

印度菜吃了两次,一次在springleaf,吃的prata还有黄油鸡和咖喱羊肉,味道比较一般,但是也便宜,还有一次在小印度吃的印度餐厅,点了一个馕,红咖喱鸡,黄咖喱奶豆腐,还有一个豆腐。咖喱鸡里的鸡全是特别干的鸡胸肉,但是咖喱还不错,和好侍的咖喱块煮出来很像,但是更浓稠,吃完咖喱打嗝都是咖喱味,不过特别热的地方有时候就特别想吃味重一点的东西,不过我绝对绝对不在新加坡吃印度咖喱了,又贵鸡肉又难吃。

另外在食阁吃的一些快餐暂且不说,就是普通自选快餐的味道,价格大概5新币上下。超市里卖的熟食也很一般,不知道是不是肉的原材料不行,但是日本超市的三文鱼还不错,可惜的是太少打折了。

总结一下,食阁吃饭确实是不错的地方,看起来选择虽然多,但是中餐就那么几个,如果想满意的吃上一段时间只能到附近几个食阁慢慢寻觅,但是食阁的距离一般都不会特别近,走路也要十几分钟,所以吃饭还是蛮难的。主要是找一家长期吃饭的地方不太容易,如果我长期吃的话,可能也就猪杂汤,肉骨茶,鸡饭,快餐,鱼粉这几个里面选,估计吃几个月就吃腻了。

价格也确实便宜,属于和国内能打的有来有回的,四五块钱的自选快餐,六七块的鸡饭,猪杂汤,肉骨茶,顶多30到40块钱就能吃很丰盛的一顿肉了。要知道国内去市区的自选快餐,想吃好点30块钱也是跑不掉的,吃个杀猪粉也得20块钱。

和媳妇一起住在一个租的小房间,在一个中部的condo,一个月1400新,房间大概10平米不到,和隔壁房间共享一个阳台,包水电网。虽然是condo,不是组屋,但是也没有抽油烟机,想做炒菜会比较麻烦,住着感觉还可以,其实我觉得这个很好,新加坡的住房和马路基本上都不是直接挨着,就算是组屋,也会隔个三四米,远一点的十几米,中间会有绿化带以及种树。所以只要一下楼,满眼都是绿色,路边也有很多落叶,新加坡自称city in a garden也不是没有道理,同样的房屋价格,不管是和国内比,还是和香港比,环境和人文关怀,都要更好。之前在香港,住在同事家,一没有阳台,二面积非常小,房间小到我躺地上,脚要伸出房间才能放下,而且小区里基本没有跑步和锻炼的地方,大家都是去附近的体育馆锻炼健身。

新加坡也许有诸多缺点,但是房子的居住环境,确实没得说(虽然做不了饭),楼间距和朝向设计合理,组屋白天停车免费,晚上很安静,没有什么蚊子,楼下就有很多锻炼器材,也有超市和食阁,下来就能吃(所以做不了饭也不算太大的缺点对我来说,前提是楼下有我喜欢吃的那家),但是房子也确实不隔音,如果邻居太吵的话也是完蛋。

而且condo有阳台,可以装挂机,香港很多还是窗机,晚上睡觉特别吵,曾经住过的几家香港的酒店,几乎没住到过空调不吵的,晚上外面一直嗡嗡嗡。
不过现在新加坡的组屋也越建越高了,居住质量可能会下降不少。

除了第一天打的外,在新加坡的行程基本都是靠公交或者地铁,新加坡的交通感觉很通畅,每一个路口都有行人过路的按钮,有人过马路就按一下,如果不按的话,在比较繁忙的路口就不给行人绿灯或者要等很久,这就造成新加坡的马路很通畅,这几天下来,坐车几乎没有遇到在一个红绿灯等太久的情况,公交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,都能保持20分钟走10km的速度,也就是说去最西边也用不了一个小时。这点也是很厉害的,可能和拥车证有关,毕竟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没有车。
而且让我震惊的一点,作为发达国家,新加坡的货车是能在斗里坐人的,经常看见小货车后面坐了满满当当的工人。
不过除了公交和地铁,就只能走路,走路实在太热了,一点点路都要中暑了。

对了,还有一个缺点,公交和地铁真的很贵,如果用现金的话,3公里左右起步价在1.9新,人民币要十多块钱了,在国内有这钱打的都能随便走了吧,新加坡又不让骑小电驴,天气又这么热,就是逼着组屋的居民就在楼下吃饭了,走十几分钟身上汗都要打湿衣服。

如果用交通费比较的话,新加坡月入4000就和国内月入4000人民币一样了,就是吃饭便宜一点。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新加坡的交通费会这么离谱。
查了一下资料,发现新加坡公共交通公司完全靠车票盈利,政府则是直接给居民补贴,但是人均收入要在1800以下。政府的这个做法确实很难评判,之前还兴起一阵电动滑板车的风潮,不过很快被政府禁了,在这样的条条框框里生活,看似舒适,但是属实很难开心的起来,平时也没看到本地居民有什么娱乐活动,很多老头坐在食阁看报纸看一天也就蹉跎了一天,很难在local脸上看到笑容,这样的生活偶尔来旅游也许不错,但是每天在这里生活,确实心里感到一阵压抑。路上不准吐口水,也不准闯红绿灯,但是两个我都做了,不止一次,但是没什么警察管,和香港不一样,香港市区有很多便衣,看见你违例就过来抓你。在新加坡只要不是特别离谱,一般没什么人管,也算是压抑的生活中一点能让人感觉到开心的消息了。

总的来说,忽略掉一些奇奇怪怪的规定,某些略微离谱的物价,在新加坡生活是很惬意的,如果有小电驴骑就更好了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